铜仁市沿河:土特产“接二连三”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3-12-26 16:11:21

  近年来,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挖掘“土特产”特色资源,围绕“一主两辅”特色产业及地方资源禀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培育了沿河空心李、白叶一号茶产业、白山羊、肉牛等特色“土特产”品牌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不断扩大黔货“朋友圈”,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天刚亮,杨胜华裹上棉服,背上背篓,出门割牧草。杨胜华是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泉坝镇岩园村的白山羊代养户,眼看代养的白山羊即将出栏,他心里别提多高兴。

  “白山羊是我们的宝贝哩!我代养这群羊一年可以分红四万多元,有企业和合作社专家提供技术保障,省心省力,比自己养殖山羊要划算得多。”杨胜华乐呵呵地说。

  沿河白山羊是当地的“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沿河自治县被评为“中国白山羊之乡”。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沿河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依托科研单位,加大技术支撑,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有序发展白山羊养殖项目,配套牧草种植、羊粪生态循环利用等项目设置,用好“土特产”助力强村富民。

  目前,沿河建成肉羊养殖企业19家,合作社77家,家庭农场157家,白山羊产业综合产值2.88亿元。

  “有了果酒加工厂,我们自家的果子,以后再也不愁卖了。”在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新沙社区乌江现代产业园空心李果酒果酱加工厂白酒生产车间,工人黎坤富和几位工友围着冒着热气的酒糟,聊着今年的收成。

  沙子街道是沿河空心李的主产区,全街道共有空心李子4.5万亩,产值3.2亿元,带动人均增收1万余元。但由于李子保质期短,销售压力大,每年都有部分鲜果烂在地里。

  空心李是沿河特有优良品种,具有独特风味,有300余年栽培历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沿河,空心李果园总面积15万亩,累计总产量10.62万吨,累计总产值12.51亿元,有189个村19.6万人靠种植空心李增收。

  引进果酒果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2020年,沿河在沙子街道建成年产能3000吨果酒、2000吨果酱的加工厂,并引进贵州华鼎商贸有限公司实施运营。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由企业统一收购果农的李子,再加工成产品,提升产品价值空间,解决鲜果销售后顾之忧。

  “目前,我们正积极推进果酒产品研发,抢抓供应今年的春节市场。”贵州华鼎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谯小刚介绍,公司建成自动化智能化分选和加工生产线,可实现全过程无菌化生产。果酒全线投产后,公司每年可收购2000吨空心李,带动1000户果农再增收。

  如今,沿河扎实开展空心李提质增效行动,抢抓东西部协作帮扶机遇,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大连民族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州大学、铜仁学院等各大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沙子空心李果脯加工、果酒加工、冷藏保鲜、标准化生产管理、品种提纯选优等技术研究,突破空心李精深加工瓶颈,多举措助力空心李“接二连三”提质增效。

  破难题,强生产,做足精深加工文章。近年来,沿河不断强链补链,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价值增效空间,让名特优农产品从有“身份”变成有“身价”。2022年,沿河自治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7.22%,较2021年增长15.14%。

  眼下,在贵州沿河洲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展示中心,绿茶、红茶、白茶,各类工艺制作的生态茶产品琳琅满目,一旁的直播团队正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向网友介绍沿河生态茶。

  “我们正积极搭建出口渠道,已经获批了出口许可资质及相关手续,为增强‘黔货出山’市场竞争力不断‘加码’。”贵州沿河洲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席芬芳介绍,目前,公司茶产品远销江浙沪“长三角”,广东“珠三角”等地市场,销售额超过1100万元。

  “白叶一号感恩茶”的加持,对打造沿河生态茶品牌有很好的助力。席芬芳介绍,洲州茶业通过对沿河生态茶叶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创建“洲州茶”品牌,“白叶一号”茶叶“屾山”系列品牌,并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助推“黔茶出山”。

  2018年,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载满浙黔两地人民浓浓情谊的36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翻越千山万水落地沿河中寨镇,建成1200亩“感恩茶园”,开启一片叶富一方百姓的故事。

  4年来,“感恩茶”进山作示范,生态茶产业从无到有,成片荒山变万亩茶山。如今,沿河依托“白叶一号”,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壮大经营主体,扩大种植,打造品牌,带动全县茶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两山”转换新路径不断扩大。

  目前,该县培育茶叶经营主体86家,加工经营主体56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SC认证企业18家。沿河茶园面积15.81万亩,投产茶园14.61万亩,实现产量1.251万吨,产值13.5亿元。白叶一号、千年古茶、黄金芽、绿宝石、古树红茶等品牌脱颖而出。(吴采丽 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