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佳”公布!成都7个村上榜
发布时间:2023-12-30 19:14:30

  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毗邻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宝山村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经过多次产业结构调整,整个村域内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获得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已初步形成一三产业互动、产村相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地处蒲江、邛崃、名山三(市)县交汇处,以笋和茶最为知名。全村拥有8000亩生态雷竹和3000亩生态茶田,年产笋3000余吨,被称为“西部雷竹之乡”。甘溪镇也是四川高岭土储量最大的区域之一,拥有悠久的制陶历史,明月村内的“明月窑”属于著名的邛窑系列窑,入选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6月,以明月窑为核心的“明月国际陶艺村项目”正式启动。经过近10年发展,如今的明月村已经成为一个以陶文化为主题的人文生态度假村落,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陶艺家、收藏家、设计师在村里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工作室。

  产村融合发展,是明月村成功聚集人才的另一宝。2015年,明月村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定位是“新老村民和游客的服务员”。合作社面向游客推出了导游讲解、农事体验、陶艺体验、植物染等体验项目,还开发了明月酿、明月手工茶、明月果酒、明月陶等本地特色创意产品。

  目前,明月村共引进文创项目52个,包括篆刻博物馆、陶艺工作室、蓝染工作室、咖啡馆、民宿等项目,并“激活”老村民一起在村里发展文创旅游项目70余个。

  成都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是一片被修竹茂林和绿水远山环抱的川西林盘。千百年来,道明人依竹而居,以竹为器,“山上清泉山下流,家家户户编花篼”,绝活“道明竹编”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17年,当地政府和崇州文旅集团决定,将这个林盘修复打造为以“竹”为主题的特色竹艺村。2022年,道明竹编制品年产值达2195万元,竹艺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超过4万元,全年接待游客88.42万人次,接下来计划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由闲置农业服务中心改造而成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集成了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一体服务,“天府工美谷”等营地已集聚成势……如今,四川天府新区南新村成了公园城市新时代梦想乡村的现实缩影。

  休闲阅读的书屋,随处可见的网红打卡小店,随手分享的现代乡村生活方式,正在四川天府新区南新村形成一个充满乡村振兴生命力的有机闭环。

  2018年以来,平武镇尤安村坚持村集体经济主导发展,以“四合一”改革为契机,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用心做好壮大集体经济这篇大文章,催生了村民日新月异的新生活,提升了群众生活水平。

  依托AAA级林盘资源,十八湾村不断盘活村集体资产,以“筑巢引凤”的方式,绘制了一幅产业兴、农村美、村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据了解,今年以来,十八湾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依靠农旅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0多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长”。

  随着乡村消费新场景的不断上新,如今,集“共享菜园、教育基地、科普馆、图书馆、民宿、智慧农业、农业观光”等于一体的十八湾村研学基地已成为远近知名的“网红”打卡地。

  双流区黄水镇白塔社区幅员面积5.31平方公里,辖8个安置小区,有常住人口9396人。近年来,社区推进集体共富、生态共营、服务共享、文化共建、治理共抓,高质量建设乡村公园社区。社区获评全国省、市、区等各项奖励10余项;获评2022年成都市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并编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振兴之路》。

  目前白塔社区着重发展乡村休闲度假、运动休闲旅游、文化体验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并在政府支持、外来投资主体、村集体、村民四者之间建立协同互利的发展机制,实现村集体增收,带动村民致富,乡村变新村、新村变公园、村民变市民,白塔社区的三大转变,让百姓出行也变得更加方便。